- 当前位置: 五台山>藏传佛教>生活哲学>
-
第三节 儒家服饰
一、儒家服饰观
其一,“文质彬彬”,这是儒家服饰观的一个基本原则。孔子说过一句名言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。然后君子”(《论语•雍也》)。意为:质朴多于文采就显得粗野,而文采多于质朴则显得浮夸,文采与质朴配合恰当,才是真正的君子。在他看来,无论是“质胜文”还是“文胜质”,都不符合他的审美要求。
当然,质与文的地位不是等同的,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,应该首先重视质。在孔子的学生中,曾子比较贫穷。《庄子•让王》说他住在卫国时十年没做新衣,以致一正冠那冠带就断了,一拉衣襟臂肘就露出来了。一穿鞋鞋跟就裂开了。《说苑•立节》说:曾子穿了破旧的衣服种地。鲁国的国君派人送上俸禄,让他把衣服修补一下。曾子不接受。使者第二次又去,说:“先生并不是向人求的,是别人送上门来的,为什么不接受呢?”曾子说:“我听说,拿了人家的就怕人,送了人家的瞧不起人。即使赏赐绘我并不因此瞧不起我,我收下了能不怕吗?”到底没接受。孔予听了说:“曾参的话,足以保全他的节操。”可见,孔子虽然要求君子“文质彬彬”,但在没法两全的情况下,他首先看重的还是“质”。这就是董仲舒说的:“质文两备.然后其礼成……俱不能备而偏行之,宁有质而无文”(《春秋繁露•玉杯》)。
根据儒家服饰观,文是指一个人外在与服饰之美,质是指一个人内在资质之美。孔子曾经评论士有五种“失其美质”的行为,包括“势尊贵者”不爱民行义而“暴傲”,“家富厚者”不救贫赈穷而“侈靡无度”,“资勇悍者”不保卫君主奋力攻战而“侵凌私斗”,“心智慧者”不正当出点好主意而“事奸饰诈”,“貌美好者”不治理政事接近民众而“蛊女纵欲”(《韩诗外传》卷二)。可见,孔子认为贵而能义。富而能仁,勇而能忠,智而能端,貌美而能正,都属于“美质”。凡有这些美质的人,再加之以美的服饰,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。凡“失其美质”的人,即使穿戴华丽的服饰.总归是“文胜质”,算不得君子。儒家重视服饰美,也重视资质美。在儒家看来.“盛服”而不仁不义、挥霍浪荡的“纨绔子弟”之类人物,从总体的审美把握上看都是不美的。
- 上一篇:中国古代服饰在色彩
- 下一篇:儒家的服饰观充满了政治色彩和等级观念
其他信众还在看:
热门信息:
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五台山在线官方微信平台:- ●许愿祈福:这样加持力最强
- ●99%的人许愿祈福都在迷信
- ●正信才能受用佛法
- ❶加持力最强、最殊胜的路线
❷到世界最古老的寺院进香祈福
❸台湾著名高僧海涛法师推荐行程
❹严持菩萨戒的清心老师亲自领队讲解
❺3天穿越汉、南北朝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古刹法宝,世界绝有!
❻走经王《华严经》记载,“一万菩萨绕清凉”路线
❼到文殊祖庭礼拜文殊菩萨得大智慧
❽到观音祖庭祈愿平安吉祥
大智慧的人推荐的祈福方法,点击了解详情:
2019五台山祈福许愿
五台山华严菩萨说:这样拜佛毫无用处,点击了解详情:
骷髅磕破也徒然,为何还有过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