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当前位置: 五台山>佛教经文>白话佛经>
-
佛经一般有三部分过程:经题翻译者正文一、经题经题就是经文的题目,其组成元素有三:人:人名法:教法喻:比喻本经的经题为人法结构,即:人:文殊师利法:般涅槃二、翻译者西晋时代的居士聂道真为翻译者。西晋:266年 —316年之间,我国东汉之后分裂为曹魏、东吴、西蜀等三国,三国之后司马家族统一全国为西晋。聂道真:少年时代跟随父亲聂承远学习,精通国内外各类典籍,通达梵语,写出的文章超越自己的老师们。最初跟随父亲在竺法护的译场中翻译佛经。永嘉末年到了西部的边疆,聂道真也随行而去。竺法护圆寂之后,聂道真继续从事翻译佛典的工作,华严部中译出二十四品,三十八卷,历代三宝纪卷六等诸录中更列举数十部。其翻译经典数量之多,著称当世。三、正文佛经的正文分为三部分:序分正宗分流通分(一)序分序分就是佛经的缘起、背景等。【经典原文】“如是我闻: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,与大比丘僧八千人俱,长老舍利弗、大目揵连、摩诃迦叶、摩诃迦旃延,如是等众上首者也;复有菩萨摩诃萨十六人等,贤劫千菩萨弥勒为上首;复有他方菩萨千二百人,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。“如是我闻如是:经文是佛说的话。我闻:我听到这样说。一时:某个时候,佛与弟子们和合的时候。舍卫国:古代中印度国名,现代的印度境内。舍卫是都城,今以首都代国名。位置在今印度西北部,拉普的河的南岸。只树给孤独园只树:祇陀太子的树林,也叫祇树。是太子供养佛的树林。给孤独:给孤独长者买得祇陀太子的园林施与僧众,因此叫做给孤独园。大比丘僧:比丘中德高年长的人。菩萨摩诃萨: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。有大道心的众生。摩诃萨为大的意思。上首:大众中的主位。贤劫:悲华经中说,我们居住的娑婆世界,有大劫叫做贤劫,为何叫做贤劫呢?这个大劫中有千尊佛出世。他方:佛教认为,此世界之外又有东南西北上下等八方无穷无尽的世界。【本段译文】如是我闻,一时,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,与长老舍利弗、大目揵连、摩诃迦叶、摩诃迦旃延等为上首的八千位大比丘,还有以弥勒为上首的一千贤劫菩萨,以及以观世音为上首的一千二百他方菩萨等。【经典原文】
“尔时,世尊于后夜分,入于三昧,其三昧名一切光。入三昧已,举身皆放金色光明,其光大盛,照只陀林犹若金色,回旋宛转照文殊房,化为七重金台,一一台上有五百化佛台中经行。时,文殊师利房前,自然化生五百七宝莲华,圆若车轮,白银为茎,阿茂咤马瑙以为其台,杂色真珠以为花须,其花有光照佛精舍,从精舍出,还入文殊师利房。”后夜时分:古印度将一天分为六时。日夜各分为三时。相当于中国古时候的寅时,现代的3~5点之间。三昧:定心一处。化佛:即佛、菩萨以神通力,应机宜而忽然化现的佛形。经行:在一定的处所缓慢地往返步行。化生:变化而生。【本段译文】后夜时分,佛陀在一切光三昧中入定,入定后全身放出金色的光明,光明将整个只陀林彻照为金色,回旋婉转照到文殊房,化作七重金台,金台之上有五百尊化生佛在经行,这时,文殊菩萨房前,自然化生处五百七宝莲花,圆如车轮,白银是莲花的茎部,阿茂咤马瑙是莲花台,杂色真珠是莲花花须,这些莲花所发出的光芒照到了佛的精舍,从精舍出来又返回到文殊师利房中。【经典原文】
尔时,会中有菩萨摩诃萨,名跋陀波罗,此瑞现时,跋陀波罗即从房出,礼佛精舍,到阿难房,告阿难言:“汝应知时,今夜世尊现神通相,为饶益众生,故说妙法,汝鸣揵椎。”揵椎:报时的工具。【本段译文】这时,参加法会的一位叫做跋陀波罗的菩萨,看到如此的瑞相,立即从房中出来,向佛的精舍礼拜,到了阿难房说:“阿难,今夜佛陀为了饶益众生而示现神通,将为众生说法,你要去打揵椎。“【经典原文】尔时,阿难白言:“大士!世尊今者入深禅定,未被敕旨云何集众?”作是语时,舍利弗至阿难所告言:“法弟!宜时集众。” 尔时,阿难入佛精舍,为佛作礼,未举头顷,空中有声告阿难言:“速集众僧。” 阿难闻已,即大欢喜,鸣揵椎集众,如此音声遍舍卫国,上闻有顶,释梵护世天王与无数天子,将天花香诣只陀林。【本段译文】阿难回答说:“大菩萨,佛陀已经深入禅定,并没有让我召集大家呀?”说完后,舍利弗也到了阿难这里说:“法弟啊,是召集大家的时候了。”这时,阿难进入佛的精舍中,向佛陀行礼,行礼后还没有抬头之际,空中就有人说:“阿难,快快去召集大家吧!”阿难听到后,非常欢喜,立即鸣响揵椎召集大家,这时,阿难所鸣的声音传遍这个舍卫国,天上的四大天王以及无数的天人们将芬芳的天花散向只陀林。【经典原文】
尔时,世尊从三昧起,即便微笑,有五色光从佛口出,此光出时,只洹精舍变成琉璃。尔时,文殊师利法王子,入佛精舍为佛作礼,一一膝上生五莲华,文殊佛前合指掌时,手十指端及手掌文,出十千金色莲花以散佛上,化成七宝大盖,悬诸幢幡,十方无量诸佛菩萨映现盖中,绕佛三匝,却住一面。法王子:菩萨生育法王佛陀,因此叫做法王子,经典中一般文殊菩萨成为法王子,因为文殊是佛陀的两个协侍菩萨的上首。是协助佛陀弘扬佛法的第一法子。【本段译文】这时,佛陀从三昧中出定,面带微笑,五色光从口中放出,只洹精舍立即变为琉璃一般。文殊师利法王子到了佛陀的精舍给佛陀行礼,每个膝上生出五莲花,文殊在佛前合掌的时候,十指尖和手掌生出万朵莲花,散向佛的身上,化成七宝大盖,悬起幢幡,十方无量诸佛菩萨们映现在盖中,绕佛三闸之后,站在一旁。【经典原文】尔时,跋陀波罗即从座起整衣服,为佛作礼,长跪合掌白佛言:“世尊!是文殊师利法王子,已曾亲近百千诸佛,在此娑婆世界施作佛事,于十方面变现自在,却后久远当般涅盘。”【本段译文】这时,跋陀波罗从座中起来,整理好衣服,为佛陀行礼,长跪合掌禀告佛陀说:“世尊啊,文殊师利法王子曾经亲近百千诸佛,在娑婆世界广做佛事,十方世界自在变现,为何久远之后才涅槃呢?”(序分结束,正宗分请待续)(二)正宗分【经典原文】佛告跋陀波罗:“此文殊师利有大慈悲,生于此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家。其生之时,家内屋宅化如莲华,从母右胁出,身紫金色,堕地能语如天童子,有七宝盖随覆其上。【白话译文】佛告诉跋陀波罗说:因为文殊师利有大慈悲。文殊师利出生在舍卫国多罗聚落的婆罗门家庭,他的父亲是梵德。出生的时候,家中化如莲花,从母亲的右胁中生出,身体犹如金色,落地就能像天上童子一样说话,而且有七宝盖在他上面。【经典原文】诣诸仙人求出家法,诸婆罗门九十五种、诸论议师无能酬对,唯于我所出家学道,住首楞严三昧,以此三昧力故,于十方面——或现初生、出家、灭度、入般涅盘、现分舍利——饶益众生。首楞严三昧:入三昧定中,各种烦恼、恶魔都不能破坏,犹如率领大军的大将一样,一切三昧都以首楞严三昧为随从。【白话译文】文殊向仙人们、九十五种婆罗门请教出家修道之法,这些论议师门都不能回答。唯有在我这里出家学道,安住在首楞严三昧中,因为这样的三昧力,在十方世界都示现出生、出家、灭度、入涅槃、现分舍利等,都是为了饶益十方世界的众生。【经典原文】如是大士久住首楞严,佛涅盘后四百五十岁,当至雪山,为五百仙人宣畅敷演十二部经,教化成熟五百仙人,令得不退转,与诸神仙作比丘像,飞腾空中至本生地,于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,结加趺坐,入首楞严三昧,三昧力故,身诸毛孔出金色光,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度有缘者,五百仙人,各皆见火从身毛孔出。当:副词,将要。宣畅:宣扬,传播。敷演:深入浅出地精彩解说。十二部经:一切佛教经典分为十二大类,也叫做十二分教:第一,常行不限定字句,直说法相,行类比较长。第二,重颂前面为宣说,后面为偈颂,偈颂重新宣说前面的内容。第三,孤起不按照前面常行文的意义,另行单独发起的偈颂。第四,因缘叙说遇到佛陀、听闻佛法、佛陀教化的因缘。第五,本事记载佛弟子过去世因缘的经文。第六,本生记载佛陀过去世因缘的经文。第七,未曾有记载佛陀示现各种神通、不可思议之事的经文。第八,譬喻佛陀言说各种譬喻,让众生心解意开的经文。第九,论仪用佛法义理,论仪问答的经文。第十,无问自说没有人发起询问,佛陀主动言说。第十一,方广佛陀言说的方正而广大的真理。第十二,记别或授记佛陀为菩萨、声闻弟子们授记传给成佛时的名号。注意,十二部经中,只有常行、重颂、孤起是经文的格式。其余九种都是按照经文中的记载的别事而立名。小乘经典中没有自说、方等、授记,只有九部经。本生地:出生地。不退转:善根或所修行的功德一直向前,不会再退后或转变。加趺坐:双盘的坐禅姿势。【本段译文】文殊师利安住在首楞严三昧定中,一直到佛陀涅槃之后的四百五十年,将到达雪山为五百位仙人宣讲十二部经,五百仙人被文殊师利教化成熟后证得不退转果位。文殊师利与五百位弟子示现比丘像,飞腾在空中到达出生地后,在空野泽尼拘楼陀树下,结跏趺坐,进入首楞严三昧定中,三昧定力使文殊师利毛孔中发出金色的光芒,遍照十方世界,教化有缘众生,五百位弟子都看到火光从全身的毛孔中放出。【经典原文】是时,文殊师利身如紫金山,正长丈六,圆光严显,面各一寻,于圆光内有五百化佛,一一化佛有五化菩萨,以为侍者。其文殊冠毗楞伽宝之所严饰,有五百种色,一一色中,日月星辰诸天龙宫,世间众生所希见事,皆于中现。眉间白毫右旋宛转,流出化佛入光网中。圆光:佛菩萨头顶上的圆形光圈。严显:庄严显发。化菩萨:佛菩萨用神通力所变化的菩萨身。如《观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。”侍者:佛菩萨的左右。比如,阿难、迦叶为佛陀的侍者。做一个侍者并非易事,《菩萨从兜率下生经》中说,侍者具八法:第一,信根坚固有坚固的信仰。第二,其心觅进要有强烈的上进心。第三,身无病身体要健康。第四,精进努力向上,永不怠慢。第五,具念心时时意忆念自己在无数劫中,舍身受身,不得遗忘。第六,心不憍慢不能有高傲的心念。第七,能成定意能安住一念。第八,具足闻智多闻的智慧。毗楞伽:一种宝玉的名称。比如《观无量寿经》中说:“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。”白毫:眉间有一白净光明的毫毛,右旋宛转,为佛三十二相之一。【本段译文】这时,文殊师利身若紫金山,身高丈六,头顶圆光,庄严无比。只见圆光之中出现五百尊化佛,每一尊化佛周围又有五位化菩萨作为侍者。文殊师利头冠上的毗楞伽宝,又有五百种颜色,每一种颜色中有日月、星辰、龙宫等等,世间众生难以见到的稀有之事,都在其中显现出来。眉间白毫,右旋宛转,所流出的化佛都进入这些光网中。【经典原文】举身光明焰焰相次,一一焰中有五摩尼珠,一一摩尼珠各有异光,异色分明,其众色中化佛菩萨不可具说。左手执钵,右手擎持大乘经典,现此相已光火皆灭,化琉璃像。于左臂上有十佛印,一一印中有十佛像,说佛名字了了分明。于右臂上有七佛印,一一印中有七佛像,七佛名字了了分明。身内心处有真金像,结加趺坐,正长六尺在莲华上,四方皆现。焰焰相次:焰焰,指火焰炽烈、明亮。相次,指依次,相继。比如:密密潜行世莫知,个中已是涉多岐。如灯焰焰空纷扰,急急归来早是迟。摩尼珠:也叫如意宝珠。论中说:摩尼珠一般在龙脑中,有福报的众生自然可以得到,摩尼珠中常常生出一切宝物、衣服、饮食等,随意可以得到。得到摩尼珠的人百毒不侵,火不能烧。琉璃:七宝之一,青色宝石。佛印:佛的印契。比如,寺院雕刻小形佛像,印在纸上,也叫做佛印。通常印上一个寺院的本尊,赠予前来参拜的信众。或者印在祈祷文上面或者纳经帐上。【本段译文】文殊师利全身大方光明火焰,每一个焰中有五个摩尼珠,每一个摩尼珠都散发出奇异的光芒,色色分明,其中的化佛、化菩萨不能一一具说。只见,这些化佛、化菩萨左手持钵,右手持大乘经典,之后,光火熄灭,化做琉璃像,琉璃像的左臂上有十尊佛印,每一尊佛印中有十尊佛像,这些佛的名字了了分明。右臂上也有七尊佛印,每一尊佛印中有七尊佛像,七佛的名字了了分明。身内心的部位有真金佛像,结跏趺坐,身高在六尺,坐在莲花座上,四面八方都可以看到。【经典原文】
佛告跋陀波罗:“是文殊师利,有无量神通、无量变现,不可具记,我今略说,为未来世盲瞑众生,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,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;若礼拜供养者,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,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。是故众生,当勤系念念文殊像,念文殊像法,先念琉璃像,念琉璃像者如上所说,一一观之皆令了了;若未得见,当诵持首楞严,称文殊师利名一日至七日,文殊必来至其人所。若复有人宿业障者,梦中得见,梦中见者,于现在身若求声闻,以见文殊师利故,得须陀洹乃至阿那含;若出家人见文殊师利者,已得见故,一日一夜成阿罗汉;若有深信方等经典,是法王子于禅定中,为说深法;乱心多者,于其梦中为说实义,令其坚固,于无上道得不退转。”神通:神是不可测的意思。通是无碍的意思。比如《华严经》中列出10种神通:第一,他心通。第二,天眼自在清净通。第三,宿住智通。第四,知劫通。能知道久远劫的事情。第五,天耳智通。第六,无体性智通。通达诸法无性的道理,为了广利群生而能自在变现。第七,善分别语言通。能通达所有的语言。第八,色身智通。能无碍地无色或现色。第九,一切法通。通达一切法的事和理,无所不知。第十,灭定智通。就是大寂定中能现各种威仪而定散无碍。盲瞑:愚痴、看不清道路。佛家:佛的净土。威神:威德和神通。念念:刹那,极短的时间,连续不断地。了了:明白、懂得。首楞严:佛性。首楞严三昧。宿业:过去世所造作的善与恶。须陀洹、阿那含:修持小乘法的果位。四果为:须陀洹果、斯陀含果、阿那含果、阿罗汉果。方等:此处为“大乘”的意思。法王子:指文殊菩萨。深法:甚深微妙之法。诸法实相为深法之极。实义:真是的义理。【本段译文】佛陀告诉跋陀波罗说:文殊师利有无量的神通、无量的变化,不能一一说尽。为了未来的愚痴众生略说一二。如果有众生只听到文殊师利的名号,就能除去十二亿劫的生死罪业。如果能礼拜供养文殊师利,就能永远生在佛的净土中,被文殊师利的神威所覆护。因此,一切众生应该努力忆念文殊像,如何念文殊像呢?首先要念文殊的琉璃像,就像上面所说的那样,逐一观修,明明白白。如果还不能见到文殊,就应该修持首楞严三昧,称念文殊师利名号一天到七天,文殊师利一定到来。如果过去世的业障阻碍,梦中也能得见文殊,修持声闻的人,因为见到文殊就能得到须陀洹乃至阿那含果位。如果出家人见到文殊师利,一日一夜就能成就阿罗汉果位。如果深信大乘经典,则文殊师利在禅定中为此人解说深妙的佛法,不能修定的人,则在梦中为此人解说佛法的真实义理,使其道心坚固,在菩提道上不退转。【经典原文】
佛告跋陀波罗:“此文殊师利法王子,若有人念,若欲供养修福业者,即自化身,作贫穷孤独苦恼众生,至行者前。若有人念文殊师利者,当行慈心,行慈心者即是得见文殊师利。是故智者当谛观文殊师利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作是观者,首楞严力故,当得疾疾见文殊师利。作此观者名为正观,若他观者名为邪观。佛灭度后一切众生,其有得闻文殊师利名者、见形像者,百千劫中不堕恶道;若有受持读诵文殊师利名者,设有重障,不堕阿鼻极恶猛火,常生他方清净国土,值佛闻法得无生忍。”说是语时,五百比丘远尘离垢成阿罗汉,无量诸天发菩提心,愿常随从文殊师利。【本段译文】佛陀告诉跋陀波罗说:如果有人要供养积福的话,就要忆念文殊师利法王子,这时,文殊师利就化作贫穷、孤独、苦恼众生,走到此人跟前。忆念文殊师利的人就要有慈心,行慈心的人就能见到文殊师利。因此有智慧的人就要谛观文殊师利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就能很快见到文殊师利,为什么呢?首楞严三昧的力量。这种观修就是正观,否则就是邪观。佛灭度之后的一切众生,其中有听到文殊师利名号、见到形象,百千劫中不会堕入恶道中。如果有的人受持文殊师利名号,有重罪业也不会堕入阿鼻地狱中,常常能生在他方净土中,遇到佛法证得无生忍。说毕,五百比丘立即征得阿罗汉果位,无量天人发菩提心,发愿常随文殊师利。(三,流通分)【经典原文】
尔时跋陀波罗白佛言:“世尊!是文殊舍利,谁当于上起七宝塔?” 佛告跋陀波罗:“香山有八大鬼神,自当擎去置香山中金刚山顶上,无量诸天龙神夜叉常来供养,大众集时像恒放光,其光演说苦空、无常、无我等法。跋陀波罗!此法王子得不坏身,我今语汝,汝好受持广为一切诸众生说。”说是语时,跋陀波罗等诸大菩萨,舍利弗等诸大声闻、天龙八部,闻佛所说皆大欢喜,礼佛而去。【本段译文】
这时跋陀波罗禀告佛陀说:“世尊,文殊师利舍利,谁将会供养在七宝塔中?”佛陀说:“香山有八大鬼神,会恭请文殊师利舍利在香山的金刚山顶,无量的天人、龙神、夜叉等常来供养,大众集会的时候一直放光,这些光将演说空、无常、无我等佛法。跋陀波罗啊,文殊师利法王子是不坏身,我现在告诉你,你要好好受持,广为一切众生弘扬。说毕,跋陀波罗等大菩萨们、舍利弗等大声闻、天龙八部等,听到佛陀的讲解后皆大欢喜,礼敬佛陀之后离去。《五台山佛商·研修班》报名持续中
古德云:
“只停留于烧香祷告,不以佛法智慧而行,求财的希望极其渺茫!”
如何将佛陀智慧应用于企业发展呢?参加《佛商·研修班》契机契时!
《研修班》活动详情
http://www.wu-tai-shan.cn/mianshoukecheng/15.html- 上一篇:《华严经·净行品》研读笔记之一
- 下一篇:没有了
其他信众还在看:
热门信息:
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五台山在线官方微信平台:- ●许愿祈福:这样加持力最强
- ●99%的人许愿祈福都在迷信
- ●正信才能受用佛法
- ❶加持力最强、最殊胜的路线
❷到世界最古老的寺院进香祈福
❸台湾著名高僧海涛法师推荐行程
❹严持菩萨戒的清心老师亲自领队讲解
❺3天穿越汉、南北朝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古刹法宝,世界绝有!
❻走经王《华严经》记载,“一万菩萨绕清凉”路线
❼到文殊祖庭礼拜文殊菩萨得大智慧
❽到观音祖庭祈愿平安吉祥
大智慧的人推荐的祈福方法,点击了解详情:
2019五台山祈福许愿
五台山华严菩萨说:这样拜佛毫无用处,点击了解详情:
骷髅磕破也徒然,为何还有过失